清库也需解放思想
思想,永远是行动的指南。有什么样的思想,就有什么样的行动。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,正是由于解放思想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在水泥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,却仍有一些地方存在着最原始的工作方式,那就是储库的人工清库作业。近些年,关于人工清库作业的伤亡事故不绝于耳,政府和行业协会也三会五申要求企业使用机械清理,避免人工清库事故的发生。但事实上,在当前的清库市场上仍然是人工清库的乐园。一年一度的清库季已经到来,笔者因业务关系,较多的接触这些需清库的企业,在这些采用人工清库的企业中,不单是一些独立的法人单位,还包括一些集团公司,甚至是行业内的领军企业。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企业对人工清库乐此不疲呢?我分析主要是思想方面的原因:
一、整体外包思想
把清库这样的工作整体外包对企业来说是不错的选择。在企业停机检修时间,往往有很多工作要做,把一些劳务性的工作外包出去,可以为本企业节省一部分人力,为其他检修工作提供了人力保证。再者清库工作也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,它包含库内的清理、出库、库外的输送甚至是物料的转运等很多工作。尤其是人员的组织,安全的保障这些工作都可以由外委单位去完成。当然,一旦企业发生安全事故,这些外委的公司也是第一责任人,而企业本身则可减少责任。实际上,一旦发生安全事故,不管是第一责任人,还是相关责任人,责任都是不可推卸的,尤其是发生地的企业责任更大,当然,损失也更大。主要责任人不仅影响个人的前途命运,有可能还要面临刑事、行政、经济处罚。当然企业还要面临赔偿、处罚和停产整顿等经济损失,恶劣的社会影响也是挥之不去的。
二、“头痛医头”的思想
“头痛医头”是典型庸医疗法,在企业中这种思想也很盛行。当出现问题时,不去深究出现问题的原因,从而避免问题的发生,而是仅仅把问题解决掉就算任务的完成。如企业内的清库问题,当清库形成积料无法使用时,大家想到的是把储库清理完可以正常使用就可以了,至于下次再出现积料问题,那就再组织清理好了。很少去想减少和避免再次清理的可能。当有这样的清库机出现,不仅可以实现清库功能,在平时还可用作辅助下料功能,避免大面积积料形成,从而告别专门清库工作时,他们仍然想的是清库而不是减少和避免清库。现在很多企业对待清库这项工作只是当做一项工程来对待,无论是人工清库还是机械清库,当然最好是机械清库,清库结束后正常生产就可以了,很少考虑之后的减少和避免再次清库。这样的结果,清库工作还会在一定时间内再次进行。在清库之前储库仍然会有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况。
三、低价中标思想
低价中标是近些年企业采购领域的通病。低价中标没有错,但是有前提的,那就是在同等质量和技术条件下。实际上,很多企业往往忽视了这样的前提和条件,一味追求低价,一味追求眼前而忽视长远利益。在清库这个问题上,当然也是这样的思想,那就是花最少的钱把清库的事拿下,当机械清库与人工清库相比,当然是人工清库便宜,当有经验有资质的企业与无资质少经验的单位相比,当然是无资质少经验的单位更便宜。这不是一道很简单的选择题吗?自然,清库市场成了无资质(或借用资质)少经验单位的乐园。可一旦发生事故,无论施工单位还是委托方还能乐起来吗?从以往发生的一起起事故来看,大多属于这种情况,其中不乏行业内集团公司和领军企业,不久前我接触到这样一家领军企业的分公司,他们仍然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人工清库。看来低价中标的思想仍然是深深影响着行业内的很多企业。
四、对新技术的“叶公式”喜好思想
叶公好龙的成语大家都很清楚,成语中的叶公大家觉得很好笑。在现实生活中,可能大家不知不觉做了叶公。对新技术,创新、科技是生产力这些词句大家都会津津乐道,生怕被人说自己落后、腐朽。但真正的新技术、创新来了,大家很可能是另外一种态度。因为新技术或创新产品不可能十全十美,包治百病,很可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。当出现这些问题时,很多人马上会抱怨、失望、焦躁,甚至是全盘否定,完全失去那种包容、鼓励、客观对待的胸怀。
笔者在推广清库机时,大家对清库机的热情还是很高的,对清库机的要求也是一样的高。如清库机不仅要有清理功能,还要有破碎功能,出库还要有清堵功能,出库后还要有输送功能。一台清库机要具有清理、破碎、出库、库外输送的全部功能,如同要求水泥厂就一台设备,一边进去是原料,另一边出来时水泥一样。而清理效果和价格却要与人工比,当有一点或几点达不到要求就会否定清库机的作用和价值。
实际上,清库机既然具有清理功能,当储库做一次彻底的清理,清理后清库机不拆,把清库机做为一台附属设备,当有积料苗头发生或定期辅助性的清理,避免物料凝结和大面积积料的发生。这样,不仅可以不再专门清库,而且可以做到出库和库外输送的顺畅。
五、习惯思想
习惯成自然,习惯决定行为方式,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轻易改变。关于清库,大家多年来形成的习惯就是人工清理。一旦有这方面的需求,首先想到的是人工清理,但人工清理安全隐患大,容易发生伤亡事故。大家会想到机械清理,但仅限于清理工作,对清理之后如何减少和避免再次积料发生则关心较少。
实际上,由于储库内的积料较多,少至几百吨,多则几千吨,上万吨,靠一些简单的轻型设备是很难奏效的,真正有效的设备必然是较重型的机械,而较重型的机械在运输、吊装、安装、调试和施工完的拆卸、吊装和运输的过程中产生较大费用,而这项费用在有限的清库费用中是无法满足的。因此有些单位则用一些所谓的清库机做摆设,而行人工清库之实。
正是由于以上种种思想的影响,人们在清库的行为方式上往往选择清库这个过程。无论是人工清库,还是机械清库,都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。如同人们治病时重医疗而轻预防一样,如果不重视预防工作,疾病迟早还会来临。当清库工作完成后,很多人想到的是尽快恢复生产,对储库如何减少和预防积料发生,避免专门清库,从而保证储库高质量的使用则关心很少。这样就形成了周而复始的清库工作,在形成一定积料和需清库之前,还要忍受不正常库情对生产造成的不良影响,而这一切都可能因为已成自然现象而习以为常。
如前所述,既然清库机可以为对储库有效清理,那么清理后不拆,而是把它作为储库的一种附属设备。当有积料形成时,打开清库机,很快完成清理过程,形成一种辅助下料功能。这样,储库可以一直保持一种较高水平的使用功能,如储存、均化和进出料顺畅等功能得以正常发挥,从而在储库这个环节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。